2)第六十三章 困难与希望(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要还是他们成功地打开了立窝尼亚其他区域的市场,比如库尔兰公国、普鲁士公国等等。另外,虽然波兰立陶宛王国勒令东岸人关闭了位于但泽的商站,但仍然有一些波兰或荷兰商人(专门做波兰生意的荷兰批发商)借道立窝尼亚向波兰境内迂回销售东岸商品,这些都带来了大量的利润。使得东岸人得以在里加这个波罗的海的明珠城市内继续发展。

  盘点完这三个商站,剩下的自然就是东岸共和国重点经营的奥斯曼市场了。与其他地方相比。东岸人在奥斯曼帝国一共设立了士麦那、萨洛尼卡、布尔加斯、卡法以及苏伊士五个商站,密度可谓惊人,而且这五个商站经营商品种类之丰富、成交额之巨大、参与的商业运作程度之深入、承担额外任务之多,都是欧洲其余商站所无法媲美的。

  真要说起来,其实奥斯曼帝国才是东岸人最大的金主啊!

  这五个商站中,苏伊士商站先不必说,这是个政策性商站,一直承担着转运物资、人口的重任,莫三也没指望它挣钱,因此即便这个商站这些年来一直游走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莫三也从没起过关闭它的念头;士麦那港是此时奥斯曼帝国的第一大商港,东岸人开设在这里的商站也是五个商站中最挣钱的一个,每年能为东岸人带来将近六十万元的纯利润,远超利润分别只有三十万元、二十五万元的萨洛尼卡、布尔加斯两个商站;另外,东岸人开设在卡法的商站比较特殊,这里面对的主要不是奥斯曼人(卡法是奥斯曼帝国位于黑海以北的飞地的区域中心,人口不多),而是主做克里米亚汗国的生意。

  众所周知,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一直是个只知劫掠、不知建设的游牧民族——虽然在奥斯曼人的影响下,他们的习性近些年来已然有所改变,比如他们会抓大量的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和俄罗斯人来为他们种地做工,但克里米亚汗国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性质的政权。因此,他们对日用品以及其他一切商品的需求是极其巨大的。

  而且这伙人出手大方,不太习惯砍价,因此每年打草谷掠来的大笔金钱就这样哗啦啦地流进了大批发商人们的口袋。以前垄断这项肥得流油的生意的自然是奥斯曼帝国境内的犹太商人了,后来东岸人挤了进来,但打着纳苏赫帕夏等实权人物招牌的他们也仅仅局限于军火业务而已,并且还每年都要从犹太商人手里购买大量奴隶——这其实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费——这才勉强获得了在卡法设立商站的资格。

  但如今黑海北岸的犹太商人们的后台倒台了。不论是前任苏丹的老师辛西豪卡,还是皇太后科塞姆苏丹,都已经死的死、囚的囚,淡出了政治舞台。现在在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