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1章 小陈瞎胡闹,大叔不着调(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翟公官复原职,众宾客再次登门求见。这令翟公倍感世态炎凉,就在门上写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是的,这几句话经常出现在传统相声《托妻献子》中,郭德纲就经常用这句话来说明他与搭档于谦、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之间过命的交情。(以至于昔年不读书的小陈还以为这句话是郭德纲说的,郭老师到他们酒店下榻时还找“文化偶像”要签名来着。)

  翟公的经历,一模一样地发生在张九龄身上,昔年他执掌天下权柄,李隆基面前也敢屡屡顶撞,门前的确是各种求他办事的人——只是张相公比起李相公(李林甫),向来都有原则。

  一旦他后来失势,被贬谪离开长安,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一下子都没有了。

  也就王维自己、孟浩然等人,还一直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吧。

  如今,长安的张九龄旧宅外,真的如翟公一样,门可罗雀。

  “故榻”则是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说的是东汉时被贬谪为豫章太守的陈蕃对徐孺子非常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

  对于王维来说,自己就是那个能得到“下榻”礼遇的幸运儿,只可惜与原故事不同,“下榻”的人还在,可“设榻”的那个人已经死了。

  属于自己的那面“榻”,已经落满灰尘,不知何年再见天日了。

  看客们不知王老师的心路历程,对这两句的评价都不甚高,只有陈成二人知道王维有感而发的惆怅之意,安慰了他几句。

  “有时候,我们的目光也要放乐观一点,多向前面看一点,不要太悲观嘛!”一向乐天派的王大叔一边写字,一边朗声道,经历了各种贬谪,郁郁不得志,之前岭南瘴江边也走了一遭了,什么困难都不甚在意了。

  何况对他而言,王维现在还能出任京官,担任的是言官这种清贵之职——比自己这种远离权力中枢的小小县丞,处境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话说回来——难怪王摩诘到现在都还感激张九龄,他现在的路,是人家帮他带上道的呀!

  感慨当年无论哪个张丞相,都没有提拔自己一下。向下面送去了自己的诗稿。

  刘昭阳唱道:“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尘埃。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众观众听完,都觉得王昌龄这两句也不出奇,是那种大路货的句子。

  可是四句大路货的句子加在一起,细细一品——

  却琢磨出一种奇妙的境界来!

  门庭冷清,鸟雀鸣躁。

  家中之榻,落满灰尘。

  咦?

  主人跑到哪里去了?

  原来,主人是到山中修行去了!

  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呢?

  因为修行本来就需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