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5章 小陈登金陵凤凰台(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一早,陈成侍从王维老师,到瓦官寺拜谒璿上人,顺道观摩顾恺之亲笔的“维摩诘像”。

  东晋时在此地以建寺,掘地挖到古代的瓦棺(就是挖到了陶制的葬具,看来是一座古墓),所以就称瓦棺寺了,也不知道是啥时候开始觉得“棺”不好听,给它把名字替换掉了。

  如今瓦官寺的璿上人,是王维老师仰慕已久的得道高僧,两人对坐谈佛,甚为投机。

  陈朝的时候,俗家跟小陈一样,出自颍川陈氏的智顗大师,在南岳慧思禅师处参学后,率领约30人前往陈朝国都建康弘传禅法,驻扎瓦官寺,讲《妙法莲华经》。智顗的佛法,最终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台宗了,也称法华宗。

  这是汉传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后人也尊瓦官寺为天台宗的祖庭。

  小陈一方面对佛法一知半解,另一方面知道在当今天子的治下,谈佛也没有什么前途,所以听王老师二人严肃专注地谈“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空与假同一……”

  越听越玄,越听越晕乎,半途中悄悄溜走,跑去登凤凰台了。

  南朝宋元嘉年间,有三对怪鸟飞到瓦官寺来,谁也叫不上名字——那肯定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啊!

  朝庭也认为“凤凰栖息”是瑞相,就建了这座凤凰台,山也改称凤台山了。

  小陈登临送目的时候心想:

  这个时候,崔颢还没有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李白也没有登金陵凤凰台,模仿崔颢写“凤凰台上凤凰游”。

  那我要是先把《登金陵凤凰台》写出来呢?

  崔颢写《黄鹤楼》的时候,反而是模仿小陈我的诗来写了;

  李白到黄鹤楼的时候,发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等他再来凤凰台时又想写诗,又发现“崔颢有诗仿不得,小陈之诗在前头”——何其有趣!

  哈哈哈哈!

  可是吟诵着“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

  长安,洛阳,又勾起了他的无限遐思。

  虽然号称“颍川陈氏”,可事实上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家乡了,如果不是老爸陈兼突发奇想要辞官回故乡隐居,“颍川陈氏”搞不好就没几个人住在颍川。

  对小陈来说,洛阳,就是他的家,长安,就应当是他实现理想的归宿处。

  只是,家和理想,遥远得都像是异时空的存在一般。

  就好像遥远的前世,他也回不去了一样。

  兴尽悲来,越发感慨《黄鹤楼》与《凤凰台》二作光照千古,谁堪匹敌。

  ……

  前文似乎出现了一个Bug——

  刘昭阳从洛阳来,操着洛阳口音,“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