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章 孟浩然与李隆基(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饮酒这事——真的挺耽误事的。”孟浩然不无感慨地对陈成道:“起码有两次‘飞黄腾达’‘化鲲为鹏’的机会,可最后都因为酒耽误了。”

  陈成对于八卦向来来着不拒:“哪两次呢?”

  “一次是开元十五年,老朋友王大登进士第——冬天,我入长安看他。”

  “嘿,这小子——真能吹!”孟浩然嘿嘿一乐:“把自己说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我跟你认识多少年了,你的本事我还不清楚?忽然就有了想法:咱也考一考去!”

  “凭什么他王大考得,咱老孟考不得?对吧?”孟浩然微微笑,显示出他对自己的自信:“我留在长安不走了,准备来年的科举!”

  在大唐朝,大凡吟诗作赋有点名气的,尤其是像孟老师这样能在诗榜上久居前列的——基本上都混得都不错,毕竟“考大唐公务员”考的不是“以下那种动物与其他三个不同”或者申论,考得就是他们最擅长的诗嘛!

  要么在中央任职,要么到地方做官,从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一跃成为国之栋梁、封疆大吏,名气瞬间“变现”,财富、权势滚滚而来,的确很有诱惑力!

  这么多掌握着“敲门砖”的文艺大神里,唯独一位是个例外。

  自然是山水田园诗的标志性人物——孟浩然老师了。

  孟夫子年轻时恪守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的训示,主要呆在家里,侍奉双亲,“苦学三十载”,博览群书,兼作文吟诗。

  以后双亲不在了,孟老师可以放眼看世界了——却不知哪位仁兄忽悠他“农村好,一个孩子负担小”“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孟老师一听很来劲,又很崇拜并且想效仿古代曾经隐居在鹿门山的庞德公,干脆就在襄阳城外落地生根了。(劝孟老师、和孟老师一起归隐的仁兄叫“张子容”,他把孟老师忽悠瘸了之后,自己跑去参加进士考试,一举得中,

  等到快40岁了,到长安、洛阳一线城市一看:嚯!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再看看周围能作几首诗的朋友们不是局长,也是科长了,而自己还是农村户口、没有养老保险的一个“白身”,挺失落的。

  孟老师打算用他这满腹的锦绣诗文换一套华丽官服穿穿,银鱼金龟戴戴。

  “哼,科举考试不过是作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简单!我那年更是考的‘终南之景’,正是老夫最擅长的题材!”孟浩然傲然道,满是田园诗扛把子的王者气概,听得小陈也是虎躯一震!

  “那结果呢?”

  “没考上。”

  陈成:“……”好吧,其实我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

  “那夫子是因为饮酒误了考试吗?”

  “那倒没有。”孟夫子想起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考试的经历,仍然有点惋惜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