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必有紫气东来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戏翻身。

  换了苏长青也未必相信出奇迹,现在说什么都是废话,只有成绩能说明问题,这个道理他从小听母亲唠叨到大。

  刘倍性格豪爽,一瓶下去没喝尽兴,两人又开一瓶,一直喝到半夜才嘻嘻哈哈回了房间。

  因为事先安排充分,接下去的拍摄比较顺利,四天四个场景四个情节。

  编剧不能一味出乎意料,有些事也得满足观众预期,比如美女街头募捐免不了碰到骚扰,苏长青请当地河北梆子剧团的几个男演员饰演混混,这些人平时就都剃光头,连化妆造型都免了。

  当这几个剽悍的小子晃晃荡荡出场时,看得出把几个姑娘真都吓了一跳,刘倍说这是缺德式导演,不过效果真心不错。

  好心人当然也得有,语重心长的大妈有的没的拉一大堆家常,本打算幸灾乐祸的,最终却捐了五块钱。

  道德模范人士也不能缺席,中年眼镜男痛心疾首谴责了姑娘们不劳而获,人要有尊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等等说了一大通,最后一毛钱没给就走了。

  这一段刘倍发挥得特别好,临场加了不少词,苏长青都帮她记下了,后期得对口型配音。

  第四段是真警察友情出演,向刘倍等四人宣布:“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募捐活动,这是违法行为。

  如需募捐须向本地民政局慈善总会提出申请,由慈善总会保管募捐资金,你们这是打着募捐名义的乞讨行为。”

  虽然刘倍据理力争,鉴于非法所得一毛没少,最终募捐箱没收了事。

  演员们的表现都很好,苏长青拍了大量镜头,四天的工作可以剪出十几分钟成片,比一般电影的进度快三四倍。

  四天后回到北京,许帆告诉大家两个好消息,一是电影由中影统购统销的发行模式正式取消,电影市场放开了。

  二是《大众电影》的投票工作紧锣密鼓在进行,内部消息陈晓艺的票数遥遥领先,百花奖最佳女配已经十拿九稳。

  于是苏长青神奇的预测能力再次被关注,刘倍和许帆都忍不住问了:“大师,你看我能有登顶的一天吗?”

  这种神叨叨的把戏已经没意思了,苏长青拍拍她们的肩膀:“当暗夜降临时呼唤我的名字,必有紫气东来。”

  “什么意思?”

  “睡前想着我。”

  “滚!”

  接下去拍许帆的戏,两人去了一趟保定,只住了一晚,花一天半拍了些走访各个部门的外景特写,其余的部分都是在人艺拍的。

  她的戏也需要大量对戏的演员,于是动员了人艺的同事朋友客串。

  因为上次的铁齿铜牙,这些人对苏长青印象深刻,没人拒绝合作。

  许帆接下去的戏都是办公室内景,趁着晚上下班没人了就在人艺的几个办公室里拍,简单架上灯光,现场录音,如同情景剧。

  杨立新对许帆有知遇之恩,当年就是经他举荐才考进央戏的,这次也很帮忙,客串了劳动部门的小领导。

  何冰是她央戏同学,如今又是同事,当然责无旁贷,天生老相的他演一个文化部门干事。

  梁冠华饰演群艺馆的负责人,演技无可挑剔,现在还没有狄大人的味,更像贫嘴李大民。

  准百花最佳女配陈晓艺和这个剧的所有人都是朋友,妇联办事员就是她了。

  老戏骨们的戏拍起来轻松,常有意想不到的发挥,不过几天连轴转下来许帆也累够呛。

  有一天坐在一起闲聊,不知谁提起了王硕、冯大刚那伙人,许帆很不屑:“我对那姓冯的印象很差,第一次见到他时穿了一身皮衣,有明晃晃大链子那种,骑辆大摩托车招摇得很,肤浅,太讨人厌了。”

  苏长青笑了:“是吗?我觉得还行吧,帅气。”

  许帆一脸厌恶:“帅什么啊,你瞎啊?”

  “我瞎?”

  “对。”

  好吧,您说了算。

  。

  。

  打广告上瘾了,以至于每天都在怀疑,那么多票到底是大家真喜欢,还是广告硬拉来的?大家如果真喜欢就继续帮忙收藏推荐票助力,有闲钱的打赏一二,也能提升本书热度排名,之后我会将免费期延长答谢诸位,谢谢!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