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一章 夙愿终偿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1章夙愿终偿

  古人云,人生有三大快事。

  一是洞房花烛夜,二是金榜题名时,三是他乡遇故知。

  但要让刘永清来说的话,那怕是还有第四大快事,就是“夙愿终偿日”啊。

  这不,眼瞅着他为“坛宫”烧出了全套的仿古瓷餐具,后续还会有大量的常年订单。

  眼瞅着他和美院合作的仿生瓷又取得了市场的承认,照样是供不应求。

  眼瞅着四川饭店、钓鱼台宾馆,也丰富仿效“坛宫”的做法,上门订购产品。

  眼瞅着京城工艺品厂本来已经走向没落的仿古瓷产品,居然因为他老树新枝,又有了一番日渐蓬勃兴旺的新气象。

  这样一来,他成了厂里扭转经营困境不可或缺的核心人才,他的价值获得了厂领导的重新评估,自然也就迎来了扬眉吐气的出头之日。

  厂里不但早就满足了他开窑传艺的要求,还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他硬着头皮,去请示上级领导。

  不知跑了多少趟劳动局,终于把他的编制又跑下来了。

  俗话说,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

  这话用这儿,其实也挺合适。

  像容宝斋,这么大的名气,这么大的店,还是跨业经营。

  各部门加起来小一百号人呢。

  所有大小事务,只凭一个正主任和一个副主任管理。

  那二人必定日理万机啊,哪儿能说见就见啊?

  一般名气的画家来到这儿,也不可能有这待遇。

  所以如果容宝斋的领导能亲自过来解决问题。

  这绝不是人家给康术德面子,而是人家给沈周和石涛面子。

  但这恰恰也就是说,兹要是人过来了。

  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这两幅字画的重视,表露出一种先决的期望。

  也就意味着康术德他们已经悄悄的变被动为主动了。

  今儿跟着老师傅过来的人,自称是容宝斋的副主任,四十来岁,姓宋。

  来了之后,他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只顾着去瞅东西了。

  东西看过了,一改刚才进门时的冷淡严肃,变得热情又多话。

  他让老师傅给拽出几把凳子,拉着扯着让康术德坐下谈。

  这显然又是个好现象。

  何况老爷子可站了老半天了,也巴不得能歇歇腿儿,于是一点没推辞就坐下了。

  只是没有宁卫民的座儿,让这小子可是眼馋极了。

  但没办法,这个年头可没什么顾客是上帝之说。

  凭他的年纪,没资格跟这些年纪长他一辈的人一块儿坐,这就叫长幼有序。

  结果怎么样?

  这宋主任开口问的第一句,就招宁卫民不受听。

  “问您个情况,这两副字画是您自己的?”

  这小子心里可正为没座儿别扭呢。

  自然不必客气,直接就飞过去一烧鸡大窝脖儿啊。

  “什么意思?是不是看我们穷啊?我们这可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是清清白白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