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最初的起点_华娱之白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拍成电影的念头。

  后来自传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完成,的确有香港导演找上门来,也是九把刀比较心仪的人选。

  不过,由于九把刀对这部作品的用情非同一般,“幼稚”地坚持它的价钱必须要比卖给王家卫的四部“杀手系列”、曾志伟的《杀手欧阳盆栽》都要更高,对方望而却步。

  之后过了一年,九把刀尝试着拍摄了第一部短片《三声有幸》,作为影片《爱到底》的三分之一上映。

  那段经历不仅满足九把刀当导演的虚荣心,也让他明白了拍摄是怎么一回事。

  在2007年初,九把刀甚至已经开始启动了《那些年》的电影版计划,不过,九把刀却始终找不到钱,找不到演员,找不到摄影师,找不到制片公司。

  整个2007年,九把刀边写书边攒钱,慢慢组了一个全新的团队。

  说它是全新的,因为除一个正在读研究所的副导演,从执行导演、摄影团队到制作公司,电影方面的经验都空白得好似一打白纸。

  正是因此,2007年9月,一个最大的投资方认为“风险太大”,临时宣布退出。

  这才有了林晓光杀出重围,从九把刀手中买下《那些年》电影版权的机会。

  三月初。

  精诚中学附近的一家民宅门口。

  电影开机前,工作人员正在准备道具,林晓光和比自己矮了一大截的电影编剧兼顾问——九把刀靠墙抽着烟,俩人有一句每一句闲聊着。

  林晓光吐了口烟圈,饶有兴致地问道:“九把刀,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既然你自己一直想拍这部电影,为什么你还会愿意把电影版权给我?”

  九把刀想了想,仰起头,望着林晓光说:“因为有很多人不喜欢我,就算电影拍得再好看,他们都会觉得,九把刀的东西他们不喜欢。”

  然而,九把刀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

  正如在《那些年》那本里,有一段是老师站在台上发成绩单,柯景腾紧张地在下面等待结果的揭晓,因为在沈佳宜的督促下,他已经暗自努力复习一段时间。

  但当老师后来夸他进步,“最近有比较用功哦!”这个男生却故作不屑地说,“没有啦,我是天才!”

  而现实中的九把刀也是如此,他常跟林晓光自诩是“台湾出版界的周杰伦”,他不会承认自己把《那些年》卖给林晓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林晓光出的钱多,以及有华宜这样的大公司做后盾。

  而且,如果没有准备好,九把刀害怕这部在自己手中拍砸了。

  要知道,在九把刀的手里,《那些年》一开始的预算只有200万人民币不到,而林晓光却出手阔绰,愿意花150万买下他的这的这部影视改编版权,从中也可以看出林晓光对这部的喜爱。

  九把刀自嘲道:“如果让我拍《那些年》的话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