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我544章:成功和风险_华娱之白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大悟地道:“原来是因为这个,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对了晓光,既然你那么喜欢投资半路出家的新导演,为什么不尝试考虑投资一些学院派的导演,他们难道不会更专业一些吗?”

  林晓光又好气又好笑地道:“我倒是想投资啊,可学院派出身的导演实在太少了,咱们国内根本没几个导演是科班出身的。”

  梁果儿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可她还是按耐不住好奇心问道:“晓光,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难道有什么猫腻不成?”

  林晓光感慨地道:“猫腻倒是没有,之所以我们华国电影界没有那么多学院派出身的导演,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拍电影太贵了。”

  “你比如说,同样是艺术门类,美院出来的学生可以自己画几张画,中文专业的可以自己写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可以写几段音乐挂在网上,或者找帮兄弟搞个合唱,也能够吸引到眼球。”

  “所以,华国可以有几百万的网络写手和几百万的不知名画家,几十万的不得志音乐人。”

  “唯独只有拍电影,投资实在是太特么高了。”

  “就算搞个学生作品,烧钱都是以万起步的,有几个学生自己家里拿的出来?又有几个投资商愿意拿自己的家底,让这些半大毛孩子折腾?”

  “别说咱们华国了,就算是在米国这样电影业发达的地方,电影学院毕业的绝大多数学生,最终也是成不了导演的。”

  “而程思程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可他已经通过北京爱情故事这部电视剧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要不是因为这个,我也绝对不会冒着风险,去投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导演”

  其实,关于拍电影投资太大,不止国内是这样的情况,就连米国也差不多。

  著名导演李安就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他有一个学弟,毕业作品比他的还要出色,但最终也是没有能够成功入行。

  李安自己,当时其实也近乎绝望了。

  但是他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学长毕业以后的走向,发现,凡是改行去做电影产业里其他门类的,没有一个混出来的,只有坚持写剧本的有人成功。

  因此,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仍然一路苦撑,不停写剧本,不停见投资商,积极争取各种辅导金的机会,才最终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可以说,李安的成功,尽管是他自己能力的体现,也有很大的幸运成分。

  假如不成功,他当时已经做好准备,去改学计算机,当个程序员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华国目前成功当上导演的人。

  程凯歌,电影世家出身,他算是很少有的,只要愿意拍片,就有片子拍的人。

  章艺谋,摄影师出身;

  封小缸,编剧出身;

  黄家卫,编剧出身;

  姜文,演员出身;

  顾长卫,章艺谋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