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1章 别问,问就是承包_承包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陈兄何出此言?”

  陈有年道:“郭淡的计算能力,只能用为辅助,关键还得靠传统得治国之道啊!若想改善赈灾制度,首先还是得肃清吏治,吏治不清,那什么都无从谈起啊!”

  张鹤鸣点头道:“陈侍郎言之有理,自古以来,治国先治吏,同是天灾,为什么有些州府就可以安然度过,但有些州府却搞得一乱造,其因在人,再好得办法,没有正直清廉得官员,也是徒劳无功啊!”

  他们说得非常对,治国先治吏,这个方针放到哪个朝代都没错,张居正也是现在提出考成法,这个顺序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这也导致王锡爵与李三才分道扬镳。

  因为王锡爵还是希望与郭淡合作。

  其实这也非常正常,毕竟王锡爵已经干了许多年,遇到了很多困难,更加懂得去跟现实妥协,委曲求全。

  但是陈有年、李三才他们这一派,是新崛起得势力,他们是冲劲十足,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那是无所畏惧。

  他们甚至都等不到明年,在这年关之前,他们就正式借赈灾一事,提出整顿吏治建议。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

  大臣们纷纷上奏,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反驳对方的建议。

  有人说推行法制,用严格得法律来整顿吏治。

  立刻就被批得体无完肤。

  什么法制,你这不就是考成法,而考成法问题那么多,你是眼瞎么。

  还有人建议以德选吏。

  只要官员德行高尚,就不会贪污受贿。

  但同样也被人反驳,考成法为什么出现,就是之前是以德选吏,选得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或者有德无才之辈。

  还有人建议加强科道官的权力,也就是加强监督。

  可是科道官也经常与地方官勾结。

  同时也导致地方官员的仕途完全掌握在科道官手中。

  这直接导致李三才、陈有年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

  这又进入明朝特有的节奏中,大臣们相互攻击,相互争论。

  而王锡爵作为此事得主导者,却在旁一直沉默不语。

  他知道会是这么一个情况。

  在任何时候提出整顿吏治,都不会有错,既然是“人治”制度,那时时刻刻都必须要整顿吏治。

  既然无法反对,那么大家就都选择对自己有利得建议来整顿吏治。

  这就不可能成功。

  因为不管你选择哪种方式,都会得罪不少人得。

  这就是为什么王锡爵要先加强内阁权力,这必须需要全力来推动,而李三才、陈有年他们这一派在朝中还不是一家独大,没有足够的权力去推行自己的想法。

  等到他们吵翻天的时候,王锡爵就天天拿着那些人奏章跑去跟万历聊天,死皮赖脸,蹭完早饭,蹭得万历是欲仙欲死。

  人家万历都准备给自己放年假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

  不过这问题确实是迫在眉睫,今年户部税入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