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局中局(中)_永乐之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武百官按顺序进殿,景清过金水桥的时候,看了眼两边侍卫,他忍辱负重投降燕贼,就是为了找机会刺驾,掩藏着。

  最开始有人监督他,但他安耐住性子,拖到了大朝会,为了大计,和梅殷等人商议,将薄刃藏在奏疏里,近朱棣的身——刺驾!

  他明白天下已经是永乐皇帝的,就算杀了永乐,文武百官也会拥戴太子朱高炽。

  但是死他们几个,杀死这个篡位谋逆的燕贼,值了。

  景清今天看了眼家眷,他的计划并没有告诉家人,大儿的孩子刚满月,都想着在永乐元年起个好名字。

  为了建文陛下,死自己一家人又何妨。景清认为他做的是大义,离奉天殿越近,他越激动。

  看了眼若无其事的梅殷,景清这心更加踏实。

  永乐元年,大朝会举行,更多的还是关于百姓的事情。

  朱棣听了户部的禀报,关心地对众人说道:“这两年,朕知道各地战事害得百姓饿肚子,今年工部要好好的给各府县兴修水利,需要的尽快上份奏疏。”

  “江南是天下粮仓,不可忽视,今年春耕要抓紧。不要让百姓饿着,诸位还要多操操心。”

  “工部让船厂抓紧,东瀛倭寇侵略朕的沿海子民,不可松懈,船造好便出兵。”

  朱棣四更起床,大朝会开始说的最多是百姓永乐元年开春的事情,都是动脑子的活儿,散朝时都快晌午。

  朱棣看了眼大家:“都回去吧,时间也不早了。”

  他因为成渊的事,心里也是很不痛快,但早朝得上,今年是一年的开始。

  景清静静地听着,寻找机会。

  早朝刚开始,站殿武士也是最谨慎清醒时,不适合动手。

  这会儿,大家都累,到了散朝时也都会松懈下来,这是梅殷告诉他的。

  平心而论,景清觉得,永乐皇帝要比建文帝更加的务实,并不关注什么周礼和缥缈的大义。

  可是朱棣做的再好又怎样,他还是乱臣贼子,景清闭了闭眼,下定决心。

  朱棣正要离去,景清摸了摸奏疏里的薄刃,突然道:陛下,臣有本奏。”

  “让人放朕御书房,你也累了,回去吧。”朱棣很疲倦,自己这心心念念要一起创盛世的人就这么没了。

  皇后伤心,女儿病倒,两个儿子也因此伤心,自己十二弟早早的就进宫来询问。

  成渊这小子倒是牵扯了大家的心。

  “陛下,是关于百姓的建议。”景清道。

  朱棣想了想,这个景清之前还被防范过许久,但他每次提的建议确是非常好的。

  看见景清脸色不好,朱棣心里毛毛躁躁的,只盼他们都尽心为永乐朝,便又坐回龙椅,道:“景卿,有话请讲。”

  景清一步一步走上去,“臣这一本只能告诉陛下一人。”

  “密奏?”朱棣和朝下官员都打起了精神。

  密奏不能在朝堂说,只能去御书房说。

  朱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