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论大明宝钞_永乐之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宫外十分繁华,小贩的吆喝声游游荡荡,不远处还有人在打擂台,事实上靖难后这几年,京城飞速发展。

  成渊看了眼热闹的应天戏院,人满为患,事实上,他才在秦淮河畔搭了个台子,每晚唱几出话本,河上来往的船只行人便被吸引住。

  除了戏好看,最重要的是大明朝的百姓夜生活单调,看到热闹就围观。

  沿河两岸楼台挂着红灯笼,江南贡院的码头前,停着不少船只。但是越往后面,屋子就是普通瓦房白墙,再往后低矮的土房茅草顶,连灯笼也见不到一只。

  最气派的几处是大姓的家族,王谢家的乌衣巷口,小摊贩争先恐后占据地盘卖东西,但没人敢去人家门口巷子里叫卖。

  常府街和秦淮河,以及江南贡院四周住的都是朝廷的学士和官员,十分安静,还有衙役巡逻。

  成渊觉得,若不是朱标薨的早,常府街绝对是如开国时一样威武繁华,要比他们靖难的几个国公府还要气派。

  可惜没有如果,朱老四倒是做了自己的老丈人。

  青石板凹凸不平,考虑到朱高炽身份特殊,身后跟着七八个便衣侍卫,安全考虑。

  最终成渊选了自己戏院的茶楼,夏元吉跟在朱高炽身后。

  “有没有觉得,自从禁止白银与铜钱后,百姓付个钱都要偷偷摸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做不法交易。

  转眼间,都已经开国几年,皇孙也已经长大,就连正清都能开口呀呀说几句话,不过都是关于他娘的,倒与我这个爹不相干。

  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奇怪,要回忆这几年朝廷都有哪些大事进展,每一刻都有许多改革念头,想要做,却发现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做起。”

  “看来,原吉和镇国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夏原吉叹了口气道:“宝钞一事国公可有新的看法。”

  “这件事你支持我?”成渊看向夏原吉。

  夏元吉想了想,低声回答:“只要与百姓有益,原吉愿助一臂之力。”

  朱高炽问:“可有方法。”

  成渊道:“有。”

  随后从怀里抽出一沓纸,若无其事的摊开道:“宝钞制度变革与调控,宝钞政策和大明户部钱政之策。

  宝钞的发行,收贮,调控,流通的范围,交易的规则,以及宝钞铜银的回流与储备。

  另外还有大明民间的物品的价,米粮肉,盐,茶,丝绸,铁的储备与价格都要制定。

  各季节与大明其他府县粮价以及钞铜兑换的调控,平衡官营与私营,关于宝钞铜钱和白银的兑换之前的政策,以及内库和钞库的管理。

  最重要的是,宝钞必须和白银铜钱能一样互相兑换,还要有保障。”

  成渊说完又道:“殿下,可能其中有些话语您并不懂,但后面我会一一解答出来。”

  朱高炽还没反应过来,他实在想不通,成渊是怎么写了厚厚一沓。

  夏元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