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水准仪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为人比较亲切而已。”

  站在汉白玉台阶上,看着钱谦益离去后,王承恩才小心的打开了右手的拳头看了一眼,是一张500两的昌裕钱庄的会票。

  王承恩笑了笑,把会票塞进了袖袋内,转身向着乾清宫内走去了。

  用过了午膳之后,朱由检就听说传教士汤若望和钦天监李祖白带来了他要求制作的器物。

  “陛下,要把他们带来上书房吗?”王承恩询问道。

  “不用,带他们去万岁山,朕要试试这水准仪究竟能不能用。”朱由检有些兴高采烈的站了起来,对着王承恩说道。

  在万岁山下,朱由检查仔细检查着汤若望和李祖白带来的脚架、标尺还有箱子装好的望远镜。

  “陛下,这仪器我们来之前已经组装过了,固定好的望远镜可以看到远方的景物,不过我们还是觉得望远镜还是不固定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李祖白翻译着汤若望给出的意见。

  “那是因为,你们的用法不对。”朱由检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组装起,这原始版本的水准仪。

  因为不是内置式样的望远镜,加上镜片的透光性并不是那么好,因此测量距离大约最远也就60米,精度在厘米级别。

  汤若望饶有兴趣的看着,崇祯指挥着小太监竖着木标尺跑来跑去。最后按耐不住好奇心,请求皇帝给他看上几眼。

  朱由检一边解释着,这台原始水准仪的用法,一边感慨的说道:“要是能够把望远镜观测远近的调节方式,从手拉改成边上用齿轮转动控制的方式,那么…”

  李祖白顿时小心的说道:“陛下的要求,臣或许可以勉励一试。”

  朱由检顿时说道:“奥,要是你能继续改进这台仪器的话,那么朕就给你记上一功。不过现在这仪器造一台需要花上多少时间?”

  李祖白恭敬的回答道:“臣和汤若望神父还有西山琉璃厂的大工,经过了研究,已经解决了玻璃镜片的产量问题。但是这个磨制的工作还是只有臣和汤若望神父能做,大约一周可以完成一具的样子。”

  朱由检手上把玩着另一具单筒望远镜,看着镜头说道:“让琉璃厂的工匠继续研究,更清澈的玻璃,还有解决镜片内小气泡的问题。嗯,也许可以试试加入铅粉,按照不同比例试验下。”朱由检不确定的建议道,后世天天喊含铅玻璃有害健康,想必加铅总是有些作用的。

  汤若望试验了几次之后,就明了的说道:“真是一个神奇的构思,通过固定望远镜,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观测远处的标尺,就能测出两地的高差。

  这比起用肉眼估量地势高差来可精确多了,对于修建道路、挖掘运河可是一件神奇的工具。陛下的智慧果然和大海一样辽阔啊。”

  朱由检有些受用的,享受着汤若望的恭维。他有些飘飘然的想着“看起来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