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工地上的学校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有些畏惧的看着,这位衣着华丽的年轻贵人,不敢回答崇祯的问题。

  主管工地的小吏心里有些着急,正想上前催促学生们时,却被蒋德璟拦住了。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便从腰间解下了一块玉玦,他抓着玉玦上的红色绳子,对着学生们鼓励的说道:“如果你们中有人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我就把这块玉玦奖励给他。”

  这些学生们依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了他们的先生,看到孙伯阳对着他们点头之后,才有一些学生大着胆子回答了崇祯的问题。

  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或是为了赚取金钱,或是为了出人头地,甚至还有人想到了,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的戏文。

  但是显然,这些答案都不是崇祯想要的答案。朱由检叹了口气对着学生们说道:“为什么你们就没有一个人想着,学好知识然后改变自己的家乡,让乡亲们过的舒服些呢?”

  学生们大多不明白这位贵人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有不少学生开始思考起贵人所说的,改变自己家乡云云的话语起来了。

  相对于这些懵懂的学生来说,反倒是站在边上的蒋德璟和孙伯阳两人,对于皇帝的话语感触的最为深刻。

  对蒋德璟来说,他所熟读的儒家经典虽然追求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说到底还是要先出仕,获得皇帝的赏识,才能有这个机会。

  而对于皇帝来说,让天下读书人整天想着,读书就是为了通过科举出仕,为自己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才是最正确的想法。读书不是为了卖于帝王家,对于皇帝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孙伯阳的神情似乎有些茫然,他似乎有些明白了,当初在国子监皇帝为什么要训斥自己了。

  朱由检看了看手中的玉玦,顺手就把玉玦挂在了黑板的一角,然后再次说道:“你们的答案都不能让我满意,所以今天我就不再把玉玦送出去了。

  不过我想也许今后会有人能够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因此我把这块玉玦挂在这里,到时好让你们的先生替我奖励给他…”

  朱由检随后让孙伯阳陪着自己走一走,询问了他关于教学上的一些事情。

  两人交谈了一会之后,朱由检便对着他说道:“和当初在国子监相比,你果然是大不相同了。你现在做的事情非常的好,在工地上建立一个学校,空闲时教导这些孩童认字,这是一件大好事啊。

  朕会让人准备一些物资,好让你这个工地上的流动学校办的更好一些。当然,你也不能光教这些孩子,还应该再扩大一些范围,让那些有余力的年轻人也学习一点文化。

  不仅如此,朕还打算任命你为顺义县的教喻,在沿河工地上都办一所流动学校。”

  皇帝的话语并没有让孙伯阳欣喜若狂,他反而有些迟疑的向皇帝询问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